拉屎带血怎么办?

郑楚榆郑楚榆最佳答案最佳答案

首先,需要明确的是便血的原因有很多,不同原因导致的便血的临床表现有很大的重叠性,所以不能单纯的依据是否有血、血的颜色以及出血的性状来诊断具体的病因。只有通过详细的问诊和全身体格检查,再结合辅助检查才能明确的判断。 但即使这样,我们也能大概区分出哪些便血是常见的,哪些便血可能是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导致的,进而做到早发现早治疗。

一. 先来看看常见的一些生理性和药物性的导致便血的诱因吧! 这些诱因多会导致无痛性血便,血液多呈暗红色,与粪便混合均匀。如果便后出血,又恰好被肛门部的皮肤皱褶包裹,则可呈鲜红色,不污染粪便。这种情况多为大便干结且硬,排便时用力过度或突然用力过度导致黏膜破损所致;另外,也不排除一些肛肠疾病的可能。一般停止相关行为后,出血自行停止。

二. 再来看看常见的导致便血的疾病因素有哪些呢? (1) 上消化道疾病:食道炎、胃十二指肠溃疡、胃炎等,由于胃酸的分泌异常导致胃黏膜糜烂、溃疡,此时表现为呕血或者黑便。但如果出血量多或者是反复出血,也可以出现血便。一般通过内镜检查可以明确诊断。

(2) 胃肠息肉:胃肠道息肉可以是良性病变,但是也有发生恶变的可能。对于息肉,预防很重要。对于有家族史或者有胃肠息肉病史的人,应该定期去医院做相关的检查。对于较小的息肉,可以通过药物治疗,观察数月。较大的息肉或者存在恶性可能性的息肉,应及时切除,并送病理检查。 因为胃肠息肉病发的部位在胃肠,因此表现出的症状多为大便潜血阳性,即粪便隐血试验阳性。有时,也会因息肉表面糜烂、溃疡等原因,出现黑色、柏油样粪更或者血性腹泻。

(3) 肿瘤性疾病:肠道的恶性肿瘤,例如直肠癌、结肠恶性肿瘤等,由于癌细胞表面的抗原降低,使免疫细胞无法识别,从而得不到及时的清除而导致肿瘤的发展。当瘤体破溃或者癌灶缺血坏死时,可以表现为脓血便或者暗红色的血便。这种血便一般伴有明显的里急后重感。另外,肛门部的肿瘤如肛裂、痔疮也可以有便血的表现。这时若及时进行相关的检查,通常可以及早明确诊断。

三. 最后来看一看那些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严重疾病导致的便血表现 (1) 肝脏疾病:乙肝、丙肝等疾病可能会导致肝细胞受损或者功能障碍,凝血因子合成减少,很容易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况,而肝脏储存糖原功能减弱,一旦进食不当,容易出现低血糖,进一步加重出血的症状。对于肝功能异常者,如果出现便血,建议及时就诊,查明病因,以免延误治疗。

(2) 血液系统疾病:白血病、淋巴瘤等可能会因癌细胞增殖或者炎症反应导致血管损害,出现便血,而且出血量多,不易自止。另外,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应该引起重视,此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,可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,凝血能力低下,容易发生内外出血,出现便血要及时就医诊治。

发表评论
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,文明评论!